结论:
1、项目概况
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生命线。保证管网供水畅通、水质稳定,确保用户对水量、水压、水质的要求是城市供水企业的宗旨。同时,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也直接影响到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东屏镇正处于建设阶段,随着东屏镇的不断建设,人口会迅速增加,大量知名工业、企业以及行政事业机关随之入驻。一方面,规划区内部分原有管线多为居民生活用水供水管线,管径小,将无法满足管道在供水量、供水压力、供水安全上的需要。另一方面,规划区内多数区域没有铺设管网,需重新铺设管线。因此,为满足东屏镇供水需求,东屏集镇供水管网的改扩建工程迫在眉睫。
本项目位于溧水区东屏镇集镇,工程所在路段位于:府前路、赤虎山路、汉唐路、金港路、学前路。本项目供水工程的建设规模为6万m3/d,项目建成后,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2、产业政策
本项目属于管道工程建筑,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鼓励类项目第二十二条“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中的第9条“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对照《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也不属于《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及《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中淘汰和限制项目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淘汰和限制的产业,为鼓励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
3、规划相符性
(1)土地利用规划
本项目位于溧水区东屏镇,建设管网不占用地表土地,不需征用土地。
(2)与《南京市溧水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相符性分析
《南京市溧水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提出“加强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完善和建设城乡统一供水系统,加速实现区域供水一体化;完善突发性事故应急机制,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城镇自来水普及率100%。建设节水型城市,控制管网漏损率在10%以下。”本项目为供水管网工程,对于完善溧水区的供水系统具有积极作用。
(3)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号),本项目不涉及南京市范围内的生态红线区域。距离最近的东庐山风景名胜区约1.4km。
4、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尾水受纳河道二干河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的Ⅳ类标准;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地噪声环境质量良好,周围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5、达标排放
(1)环境空气
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拟采取的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①施工现场采用彩钢板进行半封闭围护。
②加强土方堆场的管理,要制定土方表面压实、定期喷水、覆盖等措施;不需要的泥土、弃渣等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期堆积。
③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置,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洒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繁华区、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
④运输车辆加蓬盖,装卸场地在装卸前先清理干净,减少车轮、底盘等携带泥土洒落地面。
⑤对运输过程中洒落在地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
⑥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废弃的建筑材料作为燃料燃烧。
⑦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
⑧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强化文明施工与作业。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将施工期的环境减缓措施写入合同文本中,并加强督促与检查,确保施工期的环境减缓措施落到实处。
采用上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项目营运期无废气产生。
(2)地表水: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会产生相应的生活废水,施工人员应尽量利用临近单位的卫生间;施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生活污水,应设有临时集水池,污水经收集后排入区内污水管网,严禁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建材堆放时加以覆盖,防止雨水冲刷。
各类建筑材料应有防雨遮雨设施,不得随意倾倒于地上,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
严格管理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严禁油料泄漏和随意倾倒废油料。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和施工机械的机修油污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可大大控制水污染物产生量,施工期污染将随施工结束而消除。施工期的管道试压水,接入附近雨水井、河流等,不会改变河流功能类别,对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无废水产生。
(3)固废:
建设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期间将涉及到管道拼接、管道敷设、材料运输等工程,在此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废包装材料、废金属等建筑垃圾产生,按有关管理要求及时清运出场并进行回收利用、填埋等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建设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得到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无固废产生。
(4)声环境: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为了减轻本工程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①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同时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② 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据调查,施工现场噪声超出相应标准时,可采取施工方法变动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
③夜间22:00~06:00应停止作业,避免夜间扰民。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并采取移动式或临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
④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和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施工场地采取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使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基本不受影响。
6、总量控制
由于本项目营运期无污染产生,故本项目无需总量控制。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符合规划,选址合理,施工期针对污染物产生特点,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营运期无污染产生,故无需新增总量。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杜绝事故排放。因此本报告认为,从环保角度而言,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建议:
1、建设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文件的精神,建立健全的各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严格实行“三同时”政策,即污染治理设施要同主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
2、加强施工期间对城市市政设施、植被的保护,做好设施的恢复工作。
3、加强设备、管线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避免供水管道事故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