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多岁的柴忠彬在爱廉村工作已18个年头,从村民兵营长、村会计、村委会主任、村书记,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下来。
无论在什么岗位,他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走上村党总支书记的岗位后,柴忠彬更是将群众的冷暖、百姓诉求记在心间。
有村民反映,村里田面高低不一、田块大小不等,机械难进,旱涝靠天,种植费时费工,土地流转时少人问津。
柴忠彬积极申请,争取了爱廉村开泰圩1870亩农田整治项目。作为溧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先行试点,农田于去年完成了高标准整治,如今已流转给5名大户种植水稻。开泰圩1870亩农田整治后,灌溉实现了自动化、喷药实现了统防统治,流转时从无人问津突然成了“抢手货”,土地承包费从400元/亩增加到850元/亩。800元归农户,50元归村集体,承包大户通过机械化操作、统防统治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可谓三方共赢。
种粮大户张远志对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感受最深。他在村里承包了1050亩土地种植水稻, “省时省力省钱。”张远志算了一笔账,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原本6个工人干的活,3个人即可完成,每亩地每年起码可以节约400元人工费。
对村里的困难户,柴忠彬一直牵挂在心。魏家庄村民章臣康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妻子常年体弱多病,失去劳动能力;儿子没有稳定工作,至今未婚,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得知情况后,柴忠彬特别向上级部门争取1000块钱,立即送到了他手里,章臣康感激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为帮助章臣康家庭实现彻底脱贫,柴忠彬安排章臣康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同时和村属企业联系,安排章臣康做保洁工作。两份工作虽然辛苦点,但也增加了20000多元的家庭收入,可以逐步改善他家的经济条件。
爱廉村是离镇政府比较偏远的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不少村民有时候要上夜班,晚上广场舞等娱乐活动也较多,但是路灯少,村民出行不方便。
柴忠彬把群众的诉求当作工作努力的方向。他和村两委一班人,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几年来先后安装道路建设达二十多公里,路灯680盏,实现了自然村内和行政村主干道全覆盖;修建市民广场6座,让村民休闲娱乐有了新去处;5个自然村雨实施了污分流,村容村貌得到一定的改善,防汛及抗旱设施大幅度提升。
一桩桩实事,提升了政府形象,改善了干群关系,但柴忠彬并不满足。他说:“我们一定要把老百姓的工作做细、做实,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们有义务、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