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屏镇的工业园区内有112家工业企业,如何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如何引得更多的企业进驻,如何更好地让企业转型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常常盘旋于东屏镇企服中心主任陈军的心间。“招商引资是一件长久的事,引进来只是刚刚开始,让企业在东屏发展壮大,才是我们要一直坚持的事,企业就像孩子,在这里人生地不熟,你一定要对他负责任。”陈军说。
下属眼里最舍不得的“老领导”
陈军中等个子,鼻梁常年架着一副无框眼镜,模样斯文,爱和下属开玩笑。和他共事的招商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匡星星不久之后将被调往永阳街道,临走之前,最舍不得的就是他的老领导。他表示,企服中心是镇里最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周六周日的部门,只要企业有需要,即使自己手里有再大的事也得放下。“有时候晚上10点多接到他的电话,我一看来电显示是固话,我就知道他还在加班。”
让匡星星佩服的还有陈军春风化雨一般的态度,他表示,企服中心的工作非常忙碌,要应对企业的各种需求,要调和企业和当地村民的各类矛盾,要招商引资……“有时候,事情揉在一起真愁死个人,但我从没见过陈主任发脾气,什么时候给他打电话,他都是心平气和的。”匡星星笑道,“这点我还要修炼很久”
初次招商被当成诈骗公司
听到匡星星这么说,陈军表示:“招商工作最锻炼人,我们也是一步步过来的,一开始我也是个门外汉。”回想起刚刚进入企服中心的岁月,陈军很有感触。
陈军1997年参加工作,一开始主要负责农村财务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2001年,他被安排进镇企服中心工作。刚进企服中心,领导告诉他区里面要安排一批人去广东东莞招商,让他好好学习,争取为镇里招回一批企业。“我以前干的是农村财务,对招商一窍不通,心里很忐忑。”陈军说。经过区里面3个月的培训陈军他们出发了。
“当年真的是无头苍蝇一般,培训时教授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地不熟,不知道如何与企业联系。”陈军说,当年他们采取了一个笨办法,一家一家递材料,结果被当成皮包公司上门诈骗。但他们没有放弃,还是一家一家递材料,先和门卫说好话、打招呼,见不到企业老总就见老总秘书,硬是把那一片企业跑下来了。
陈军表示:“后来我们经人指点才知道要招商不能蛮干,要通过中间人引荐,成功率才高。再去招商,我们就找了当地的商会,把材料交给商会会长,由他们引荐,我们才有了机会和企业老总坐下来聊一聊我们的想法。”初次招商,他的成果并不丰硕,但是成长却很惊人。现如今,东屏镇工业园区的企业已经达到了112家。
成长为企业的服务人
将企业引进来,陈军的工作并不是已经结束,而是刚刚开始。2005年,陈军将南京理工宇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至东屏,这家企业原来是一家生产电动车、蓄电池的企业,后来由于市场饱和,企业的订单不断减少,销量锐减。企业面临生存问题,陈军第一时间找到了该公司的老总戴生伢,鼓励他一定要转型,戴生伢当时已经50多岁了,转型升级对他而言实在太过“先进”。陈军就鼓励他、陪伴他、为他打气,戴生伢胸间也堵着一口气,不甘心就这样失败。
为了获得高新技术支持,陈军陪着戴生伢来到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招揽人才。空跑十几次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陈军和戴生伢找到了海归博士刘和义,他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新材料氧化锆,氧化锆可以用在大型电炉里充当隔热材料,与一般的材料相比,可以延长电炉的寿命。他们当时就判断这项技术可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
2012年,宇龙全面停止了电动车生产,转而研究和生产氧化锆。但是氧化锆的造价极贵,他们的投入生产成本极大,销售也成了问题。“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资金链几次几乎断掉,最严重的是2015年下半年,刘和义离开了,我的资金链也支撑不下去了。多亏了陈主任,没有资金,他就带着我四处跑银行、跑政府,帮我们研究政策,寻找可以用的资源。最艰难的时候,他硬是给我拉来了300万的贷款。”戴生伢说。
现如今,宇龙已经成功转型升级,今年1季度实现产值1000万元,几乎与2016年全年产值相等。宇龙也成为了新三板上市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小巨人企业。